28 August 2021

| 新加坡 | 街邊小吃重新詮釋,米其林一星 Labyrinth




新加坡的飲食,多種多面。中式、馬來、印尼、印度等各族各地的料理都在這個大熔爐之中大放異彩。美食方面最突出的就是「小販文化」!以前的街頭攤位變成現在的hawker centre,這些平價美味的熟食中心是在地特色的最佳去處。我和理查就是看hawker centre的視頻看到訂機票,千里迢迢去新加坡吃小販美食哈哈。


新加坡的餐飲界也很兩極。全球化的發展下吸引了國際人才落腳,fine dining隨著海外名廚和海外食客一起變成標配。就像上篇寫的Odette,熱騰騰的亞洲最佳餐廳第一名和米其林三星,廚師是法國人、做得是法國菜、從世界各地取材,除了餐廳開在新加坡之外,其實跟新加坡完全沒關係 😆


不難想像,有些新一代的新加坡廚師,清楚本土美食並且為之而驕傲,不甘心西方料理高人一等、新加坡菜色只能是便宜的街頭小吃。他們用不一樣的規格,展現新加坡人的新加坡菜。米其林一星的Labyrinth,就是這樣的一間餐廳。


主廚韓立光,做得是他從小吃到大的食物,每道菜都是滿滿的童年回憶。我尤其喜歡桌上的一疊明信片,一道菜一張,用插畫和文字講滔滔道來,讓客人更能了解新加坡當地特色和主廚的故事。


蠔烙、沙爹、海南雞、煲仔飯等等,是新加坡人都熟悉到不行的菜色,不過在Labyrinth以更精更細更美的方式出現餐桌上,選材和技法都更為講究。或許有人認為,這類菜餚還是去hawker centre或是傳統館子更能遇上道地味,搞成fine dining只是裝模作樣。我個人倒是覺得,讓這些庶民美食跳脫原本的框架,讓食客在舒適的環境中吃到細緻的在地美食,是很有一席之地的定位。


用新加坡的食材,做新加坡菜,也是主廚的堅持。新加坡很多食材依賴進口,主廚用盡心思搜羅本土的農產物,用這張地圖表達他的驕傲。



晚餐吃很晚的我們,照例又是最後一輪客人。離開時看到餐廳空了才好意思拍照。





先上來的是廚師招待的一口開胃菜,煙燻鵪鶉蛋配kombucha。





然後是三道一起上來的開胃小點,鬆餅、煲仔飯、蠔烙。每回上菜侍者會從桌上那疊明信片中拿出相應的卡片,前面是名字,反過來是廚師的講解和回憶,相當有趣。



鬆餅是主廚小時候下課後的最愛小吃。當地的鬆餅比西式要扁平並潤澤,粉漿會加入斑蘭葉。小孩子最愛果醬奶油,不過Labyrinth的鬆餅是大人味道,裡面是鴨肝醬和枸杞果醬。





主廚喜歡煲仔飯的鍋巴,也惦記著鍋底焦脆與中間潤澤的口感對比,於是把兩種結合起來,一口下去同時享用。



不同風貌的煲仔飯。



主廚在卡片上說,下班之後最貼心的super bites,要屬蠔烙。英文稱為oyster omelette,而新加坡蠔烙跟西式omelette不同,加入太白粉並且煎到金黃焦香。再以帶酸的三巴辣醬調味,層次和味道都很豐富。



Labyrinth的蠔烙沿用相同概念,做成章魚燒般的球狀,很適合當這樣的一口開胃菜。





主廚說,吃進口蛤蜊和青口吃了那麼多年,直到後來才知道新加坡也出產鮮甜飽滿的貝類。這道就是showcase當地的軟殼隔離。



街頭小吃的風味,不過味道和口感的層次細膩很多。



星馬印的著名小吃,rojak(囉喏)。我自認口味很廣,對各種料理的接受度都滿高的,很少遇到吃不習慣的食物。不過rojak我是真的吃不太來 😅



外觀其實跟傳統rojak很不同,味道也不太一樣。之前在hawker centre吃到覺得太詭異,這道反而沒那麼有挑戰性。裡面有十種食用花、香草、菜芽,都是新加坡當地的特色。醬汁以馬拉盞蝦醬和unpasteurized蜂蜜調成,裡面還有波羅蜜冰沙。





下一道是當日漁獲。



廚師說,他在中式餐廳必點的新加坡本土菜是芥末脆蝦wasabi prawn。這道用的是每日新鮮捕獲的mantis shrimp(瀨尿蝦/皮皮蝦),然後用當地的一種旱金蓮取代芥末,有芥末的香氣卻沒有那麼辛辣刺激。





婆婆(外婆)的花膠湯,是主廚家庭聚餐的固定角色。



外婆的版本裡面有魚丸、豆腐、花膠(魚肚),味道簡單又comforting。主廚取其精髓,分解再組合。










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料理裡面,一定有螃蟹,大名鼎鼎的chili crab辣椒蟹!



Labyrinth的版本不是紅通通一盤。野生花蟹拆肉,以辣椒螃蟹的醬汁做成冰淇淋來達成味道輪廓,突顯螃蟹的鮮甜。用蛋白模仿粿條,麵包丁取代炸饅頭,攪在一起吃,是另一種風情的chili crab。





Otah(烏達)也是主廚兒時喜愛零嘴。



魚肉泥混合各種香料,香蕉葉包裹再烘烤。用deconstruction手法,把路邊小吃變成一場優雅精緻的享受。











說到新加坡小吃,怎能沒有沙嗲!



不過這個沙嗲雞有點不一樣。



吃起來都像雞肉,口感各異。其實只有一支是雞肉,另外兩個是鱷魚肉和青蛙肉!故意偽裝起來看食客吃不吃得出來 😆







配沙嗲的ketupat(馬來粽),主廚用新加坡式的麻糬來取代,外面裹著的是蔗糖漿和黃豆花生粉。



這道是紀念外婆的料理。可憐的理查,被我強迫飾演紅毛雞,咕咕咕 😆



不是紅色羽毛的雞 XD。「紅毛」在馬來和新加坡的日常用語中是指西方白人。殖民時期,外婆在一戶英國家庭工作,「紅毛」吃不慣海南雞飯,於是外婆自創了新版本,在飯中添加蘑菇roux,算是東西合併,因此稱作紅毛雞飯。




混入蘑菇的雞飯,口感潤澤、多了香氣,更像是燉飯。雞肉油封,滑嫩又有彈性。





接下來是pre-dessert。主廚兒時總喝椰果飲料,後來喝到用新鮮椰子水發酵的椰果,驚為天人,於是決定自己做椰果。



靈感來自珍多冰cendol,但不放綠色粉條。椰果搭配椰子乳醬、椰奶「雪」、椰子糖漿,還有注入斑蘭葉的蘆薈。







清爽的palate cleanser由當地的水果和花卉組成。



葡萄冰沙、葡萄薄片、紅火龍果、洛神花蛋白酥、clam leaf萃取的深紫色湯汁。





第一道甜點是豆花。



傳統方法製作,保留純淨豆香,入口極其順滑。以少許菊花茶增添芬芳,再用銀耳和雪蛤膏帶來口感對比。





第二道玉米甜點是小時候的夜市記憶。



玉米粒很逼真,實際上是烤玉米冰糕,配上焦糖鹹蛋黃爆米花。



玉米鬚做成的棉花糖,玉米梗做的玉米茶。



來到最後的petit fours已經超級飽!



Labyrinth這餐,都是新加坡人最熟悉的新加坡菜。個人覺得沒必要跟原版比較,因為傳統店家一定可以吃到更正宗甚至更美味的,價格也便宜很多。但若是把每個環節都顧到,從環境到菜單到食材到風味都做到位,讓人能夠精緻順暢地享用街邊小吃,未嘗不是自成一家的魅力。




4 comments:

  1. "It tastes like chicken!"

    沒差嘛, 都一樣 ^^

    ReplyDelete
    Replies
    1. 沒錯,鱷魚是瘦韌的雞肉,青蛙是滑嫩的雞肉 ,哈哈。

      Delete
  2. 點頭!小吃當大餐吃很可以!

    ReplyDelete
    Replies
    1. 尤其是在hawker centre美味與狼狽共同進行之時,更是懷念哪怕一點點的舒適(標準很低,冷氣就好 XD)

      Delete